国际观察|中东局势变化是否会推高国际油价

作者:涂惠元 来源:钟毅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0:14:26 评论数:

持敬之说不必多言,但熟味整齐严肃、严威俨恪、动容貌、整思虑、正衣冠、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功焉,则所谓直内,所谓主一,自然不赘安排而身心肃然,表里如一矣。

如此强调敬字,实为理学中少见。持敬之说不必多言,但熟味整齐严肃、严威俨恪、动容貌、整思虑、正衣冠、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功焉,则所谓直内,所谓主一,自然不赘安排而身心肃然,表里如一矣。

国际观察|中东局势变化是否会推高国际油价

性是得之于天而具于心的道德本性,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。[40] 博文约礼是《论语》中记载颜回的话,后来孟子据此而提出由博反约之说。夫夭寿之不齐,盖气之所禀有不同者,不以悦戚二其心,而惟修身以俟之,则天之正命自我而立,而气禀之短长非所论矣。几者动之微,犹动未动之际。看来,人容易自我欺骗,特别是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,自己容易放纵自己,明明知道为善而去恶,却不能实际地做到为善以去恶,就因为私欲作怪。

即使是在这种状态下,也要心存敬畏,不敢有丝毫疏忽,这样才能使道须臾不离。生死不异其心,而修身以俟其正,则不拘乎气禀之偏,而天之正命自我立矣。这本是原始儒学的基本出发点。

学也者,使人求于内也。如果认为做到勿忘勿助,即既不忘记,也不助长,就自然而然是敬了,这是以敬为功效之名,即一种自然的结果,而不是工夫本身,这就离修养工夫更远了。[47] 这段话是朱子对持敬之所以要整齐严肃的最完整系统的论述,其中特别强调,整齐严肃作为持敬的重要内容,需要实下工夫,不是闲说话,更不是摆出道学家的面孔去给人看。[52] 他并不同意天是上帝一样的人格神之说,但也不能说全无主之者,这个主就是主宰之义,关键是要人见得,即真正理解主宰的意义。

敬的情感是神圣的,敬必有所敬的对象,但又不是面对上天,祈求什么,而是返回到心灵,反问我哪里违反了天命、天则,并加以纠正,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,这才是知天命、尊天命。这是一种反躬之学,即由闻见知识而返回到自家身心性命,通过致知而实现。

国际观察|中东局势变化是否会推高国际油价

朱子有持敬以静为主[35]之说。致知由向外穷理即格物开始,再返回到自身,由致知而实现其觉悟。[6] 这种二重性,在朱子那里已有明确的区分,前者是人能够自我做主的性命之命,后者是人无法改变的气命之命。[22]《遗书》卷二十五,《二程集》,第319页。

[67] 所谓真情,是指人的真实情感亦即真情实感,毫无做作,毫无虚伪,这就是诚。但是,二人都没有特别提出敬畏的特殊作用。实际上,穷理归根结底,是穷心中之理,必须在持敬的统领下去穷。追求无限,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需求。

[65]《朱子语类》卷六十二,第1503页。但纸尾之意,以为须先有所见,方有下手用心处,则又未然。

国际观察|中东局势变化是否会推高国际油价

[41] 杨伯峻:《孟子译注·尽心上》,第309页。[15]《答张敬夫问目》,《朱子文集》卷三十二,第8页。

这是一种神圣的宗教情感。这就是存心、尽心之事。但是,如何才能使其常在而不须臾离呢?朱子提出心常存敬畏的修持方法以为保证。[24] 朱子之所以提穷理而不提致知,更突出了向外的工夫,穷理者即物而穷其理,要在事物中察识,居敬则主要是从内涵养心性。朱子解释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说: 言幽暗之中,细微之事,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,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,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。他这样做,无疑为修养实践注入了更多的宗教精神。

天资粹美是从气质上说的,对于保持天命之性、本体之心当然有很大好处,但是并不能保证不失其本心。这才是朱子关于持敬与穷理关系的根本主张。

[66]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六,第332页。若只守着主一之敬,遇事不济之以义,辨其是非,则不活。

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,好善则如好好色,皆务决去,而求必得之,以自快足于己,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。[4] 蒙培元:《蒙培元讲孔子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,第二讲。

敬者心之贞,贞是贞定的意思,即定于一而不外驰,也就是程颢所谓定性之定,与佛教的定慧之定有关系,也是从体用上说的。这就出现了复杂的情况。不以悦戚二其心,悦者喜悦之情,戚者悲戚之情,夭寿生死是由气禀决定的,不是由我决定的,故不能以长寿而喜悦,以短寿而悲戚。所以,他不赞成先穷理而有所见,再主之以敬的说法,而是主张持敬以穷理,即在持敬的前提下去穷理。

敬字本来是一个价值词,是一种道理情感和道德责任意识。这可以说是慎中之慎,慎上更加慎的工夫。

持敬之所以重要,就在于能守住心中之天理而私欲不萌,使穷理有所遵循、有所归属,即由万殊而归于一理,不至于向外奔驰而无统属。之所以说是存在本质,因为它首先是存在的,存于心中或是心之所存,但它又是本质,是人之所以为人者,存在与本质是合一的。

怎样才能敬而后诚呢?要有敬畏之心,也就是不自欺。有其用必有其体,用是体的作用。

只此便是用功下手处,不待先有所见而后能也。博文之事,则讲论思索要极精详,然后见得道理巨细精粗无所不尽,不可容易草略放过。如此,则其好善也必诚好之,恶恶也必诚恶之,而无一毫强勉自欺之杂。他在转向中和新说之后给张栻的信中说: 来教又谓,熹言以静为本,不若遂言以敬为本。

无论是心中工夫还是外部工夫,静中工夫还是动中工夫,都离不开敬,这就是敬贯动静、敬无内外。朱子将其与穷理联系起来,接物中便要察识义理,说明义有客观性。

[61]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五,第304页。已发之际是敬也,又常行于省察之间。

[21]《遗书》卷十八,《二程集》,第186页。这个根,是从作用上说,不是从存在上说,敬是一种工夫、作用。

最近更新

点击排行

推荐文章

友情链接